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學系)
..
..
..今天將為大家簡短介紹關於台灣怎樣展望新媒體教育,對於新媒體教育有什麼的想法,台灣學界該怎樣改變課程和系所研究方向,以跟上新媒體的瞬息萬變,以及在我們前面有哪些障礙,而對於這些障礙我們又有什麼因應計畫。因此我的標題定為「台灣新媒體教育的多樣性和跨平台︰現實和期待。 」
..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我們怎樣想像新媒體教育,並且做教育者的我們在教什麼?這裡我列舉三個原則︰
..
..首先,新媒體從未是象牙塔教育,它必須反映出社會變化和技術革新。
..
..其次,新媒體教育不是把學生轉變成只空有技術。反而更重要的是,它應該讓學生有創造性的想法。
..
..最後,新媒體教育需要學習其他領域,例如經濟學與社會學。即,新媒體教育應該是一個跨媒體的領域。
..
..當我們體認到新媒體教育的重要性時,在我們發展新媒體教育過程中有幾項挑戰。首先,因為新媒體迅速的變化,讓學校的教育腳步無法跟上新媒體的改變,另外在經費方面也是其中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預算購買新設備,以及改進軟體設備。其次,沒有人能正確預言新媒體教育的趨勢該傾向哪個方向。因此,在投資上,會在意購買某些設備是否有風險。
..
..另外,在大學的系所分科上也是其中的問題,大多數大學都已經有傳播相關系所,如果你想要課程當中擠進關於新媒體的相關課程,代表現有的資源、設備、空間、人力等,都需要再分配。
..
..最後,新媒體教育的師資也是重要的問題之一,由於新媒體的廣泛性,再加上其瞬息萬變的特質,要能夠找有能力教授新媒體的師資是比較難的。而訓練現有的師資去因應新媒體的變化也是十分困難的。
..
..接下來將介紹新媒體教育在台灣的簡短歷史,台灣的新媒體教育有兩個趨勢。首先,台灣的媒體教育是從新聞學系所,廣播電視學系所,大眾傳播學系所,以及有關媒介研究的系所等等,這類系所開始發展的。其次,在台灣主要是以單一媒介作為一個系所研究的焦點。例如,我們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裡有電影學系,電影系裡的學生學習關於電影的一切。在這裡,電影像是藝術表現形式的一個平台。之後,電影漸漸成為另一種媒體的內容,例如電視。因此我們開始把所有東西一起納入同一個學系中。
..
..台灣新媒體教育的學系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在1954到1970年間是以新聞、大眾傳播系所為主;1971到1990以大眾傳播系所為主,而1991至2000年間開始成立新學門如:傳播新科技、傳播管理、視覺傳播、傳播藝術、數位媒體等學系。而2001年之後,則開始發展成立多個多媒體、動畫、資訊傳播及遊戲相關系所。
..
..正如我以上所說,台灣的新媒體教育是從新聞學系和大眾傳播學系開始。之後出現了將電視及廣播放在一起的學系,例如我現在任教的國立政治大學的廣播與電視學系。不過,從1990年代直到現在,我們開始注意到有一些充滿新意和創意的學系相繼成立。我認為這樣的現象是我們開始慢慢建立出台灣新媒體教育的完整輪廓。近期在台灣新媒體教育的發展新趨勢是我們有學系在訓練學生們開發線上遊戲。
..
..目前台灣共有165家公私立大專院校,其中約有90個影視傳播相關系所。而學生人數,按學門分類可分為藝術類(34,095人),人文類(112,454人),大眾傳播類(22,478)人,合計169,027人。而近期內出現的新媒體教育相關學系,主要是從技術學院升級為大學,開始建立這方面的學系。
..
..現在,我想稍稍離題談一個問題,我想談論的是為什麼今天每個人都在尋找新媒體。這是已經因為政府近期在推動一項名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政策。我們的政府努力與世界保持知識經濟上具有競爭性的力量,目標是把台灣轉變成一座綠色矽島。而在這個政策中的最主要的重點就是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我們相信新媒體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
..
..上圖是台灣發展重點媒體文化產業分類圖以及2005年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表,由上可知,政府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關注到新近的發展趨勢,而產生出不同分類類目。我們能從目錄中發現新媒體的很多方面被包括或者在這裡利用,例如電影,廣告和數位休閒娛樂產業。透過政策的推動,再加上這幾年推行的成果,我們相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有希望的。
..
..談完政府的相關政策之後,我想回到教育機構。在這裡我把新媒體分成五個不同的領域,電影產業相關學群、電視產業相關學群、圖文出版相關學群、媒體產業相關學群以及數位娛樂相關學群。而我的問題是:
..
..這些不同領域的學系是如何思考新媒體教育,並如何編列他們的學程和課程?
..這些系所如何自我革新?
..新媒體的研究以及實務課程是否成為一個系所發展的焦點?
..而這些新媒體教育學系是如何定位自己,也是我想討論的議題。以下是我的調查結果,我將透過這五個學群領域的新媒體教育方向,為大家做個介紹:
..首先是電影產業相關學群:在電影學群中我將介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電影系,台藝大電影系的宗旨在於培養電影創作與電影研究兩組人才。故課程架構分為基本課程、專業必修、分組必選、選修課程等四項,各約佔畢業128學分的四分之一。除了傳授專業的基本知識外,並以學生志趣導向,進行分組教學,循序漸進。一方面提供涵蓋面廣泛而深入專題的影視媒體文化課程,以培養學術研究人員;另一方面,演練專業技藝,啟發創造智能,結合理論與實作的課程,以培養電影創作人才。學生的畢業作品,包括論文、劇本或影片創作。
..
..另外在電影學群中,我要介紹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電影創造研究所,該所成立的原因是有鑑於台灣電影產業近十年來長期不振,創作人才不斷流失,更有鑑於行政院正大力推動創意產業計畫,亟需大量優秀的影視創作人才,乃於2003年正式成立「電影創作研究所」。這是台灣目前唯一一所以培養劇情長片創作人才為目的的電影研究所。北藝大電影創造研究所之主要目標是作為培養高階劇情電影創作人才之搖籃。研究所碩士班分為編劇、導演二組招生,將針對學士後、已有電影導演或編劇經驗的人士,共招收10名學生,使其接受完整而先進的電影編導高等教育,俾能成為下一波台灣電影的重要編劇、導演創作人才。
..
..其次是電視產業相關學群,我以國立政治大學的廣播與電視學系及世新的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為例。政大的廣電系期以理論為基礎,進行專業與倫理教育,培育有理想、有責任心、具潛力、具創意、與社會責任感廣播、電視與相關電子媒介之專業人員。 政大廣電系累積成立至今的經驗,並配合近年媒介之發展,企望未來發展朝六大方向落實:
..
..1.強化廣電與相關電子媒介之新聞專業訓練。
..2.劇本編寫之研究與訓練,加強敘事研究與書寫創作能力的培養。
..3.加強教育文化、兒童與弱勢族群之傳播研究與創作實務。
..4.廣電與相關電子媒介社會影響之研究與實務。
..5.整合性之全系共同研究計畫。
..6.服務性之在職人員學分班與訓練課程。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自1991年改制後,為因應二十一世紀傳播時代來臨及社會多元化需要,積極發展完備的影音傳播教育,一方面聘請國內外具博士學位師資,另一方添置一流硬體設備,藉以培養視聽傳播事業的廣播、電視、電影之實踐人才。此外,為嚮應終身教育,更於民國84學年度首創三年制專科畢業生在職進修班,至88學年停招,並於同學年改招二年制在職進修專班,以提供有志進修者更深入的研究環境,使學生在廣播、電視、電影等領域或成為兼具理論、實務及批判與研究之全方位人才。
..
..然後,在圖文出版相關學群中將為大家介紹的是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立於1995年,為創意媒體學院四個系(視覺傳達設計系、視訊傳播設計系、空間設計系、公共傳播計廣告系)之一。主要發展方向為,整合視覺知覺、科技媒體、文化發展、創意表現,進行相關的媒體設計。並於2001年設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提供進階的視覺設計教育學習及研究機會。
..
..而高師大視覺設計學系乃因應我國南部地區缺乏視覺傳達設計高層研究人力而籌設,基於實際情況考量,該系自我定位為涵蓋理論及創作並重的研究場域,以消弭理論與實務間的差距。另一方面,該系設置於藝術學院,旨在著重藝術品味與美感素養,並以人文科學之精神與哲學論證的學論來強化高級設計教育的本質:(一)課程、設備與空間的規劃強調務實的、開放的特點。(二)以啟發引導方式鼓勵學生思考和想像,從而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三)配合數媒發展,運用尖端科技手法,開放設計新風格與方向。(四)培育具當代藝術品味的設計創作人才。(五)培育建構當代視覺設計理論的研究人才。(六)成立設計教學研究中心。
..
..接著是媒體產業相關學群,以國立中山大學的傳播管理研究所為例,隨著傳播產業、國際通訊、網際網路、數位資訊科技的進步與匯流,傳播媒體相關產業之經營管理正面臨新的挑戰與競爭,此種新趨勢也迫使傳播管理的知識、理論與相關學術研究,,必須在此新挑戰下尋求調整與提升的契機。該所就是在此傳播新課題下,為了掌握此項新趨勢而成立,未來將以發展與提升傳播管理學術研究,它同時培養兼具科際整合能力與人文精神與創意的管理人才為發展宗旨,並以成為國內傳播管理的學術重鎮自許。
..
..最後是數位娛樂相關學群,以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及國立台南大學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為因應數位娛樂產業發展趨勢,以培養全方位開發能力為目標,結合數位設計、資訊科技以及互動多媒體(含遊戲開發)為專業領域師資,建立學生專業實務能力,成為同時具備創意、企劃、設計、資訊能力之互動多媒體。所以數位娛樂產學整合開發與管理作為發展範疇,該系除強調現代化娛樂科技與多媒體的學術訓練和專業精神之外,並期望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之文化內涵與數位娛樂的實務製作能力,讓學生成為(1)以人文關懷放眼國際;(2)以娛樂科技實現創意的尖端專業人才。
..
..台南大學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以培育年輕世代動畫創作人才,提升視覺創意人才水準及訓練業界所需高水準多媒體動畫人才為導向。致力推廣科技與藝術結合,將與國內外各大多媒體動畫廠商、網路公司等進行密切產學合作,利用業界的實務經驗及所收集的市場情報培養出一個具有創意及發想的環境,並極力促成台灣傳統卡通界、電腦動畫界與學術界的良好互動。教育目標為培養學生多元的美學觀念,增進藝術產業與專業相關知識,強化企劃管理、腳本與創意發展,以技術表現為基本能力使能符合業界規格,並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設計比賽與相關學術活動,未來將能以趨勢領導者之姿順應21世紀音像媒體時代的來臨。
..
..上述是台灣新媒體教育的當前局勢。最後,我想提出兩個新媒體教育未來能夠發展的模型,這兩個模型能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助益,亦有益於相關學系學生的學習。
..
..其一是來自數位內容學院,其設立的目的在於整合國內資源並與國際趨勢接軌之策略,培訓創意、藝術、技術等方面之優秀專業人才,期能解決產業人才需求問題以及促進提昇產業國際競爭力為宗旨,支援現有產業並引領新興產業,對產業發展提供最有效之奧援。
..
..另一個模型是來自我的學校,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我們目前正討論研究生課程改革的可能性,共分為七大類,以便它能反映出現實。課程的規劃從鉅觀的媒體產業環境研究,傳播政策,傳播與政經、歷史及文化的研究,到微觀的訊息內容研究,以至最新發展的數位媒介課程都包含其中。就是希望能更讓傳播學院的學生不單有傳播理論的基礎,更重要的如何將所學回饋到媒體產業中。
..
..透過上述的討論,我們瞭解在傳播學界的教育新趨勢有二,一是從平面媒體轉型至電子與數位媒體,二為從單一媒體研究轉化為跨媒體整合研究。我們也認知到新媒體教育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學門,而是針對社會現況與媒介科技發展進行反應的一個跨領域、跨科技的研究。而且新媒體教育不是教影視「媒體」,而是教其所承載的「內容」。新媒體教育具有多元性,其結合了科技的、經濟的、社會的、與美學的問題意識。
..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認知目前新媒體教育遭遇到的問題,第一即是受到人文學科的牽引(包括理論及方法論的爭議)。即,媒體識讀教育怎麼教?教什麼?其次是由於影視新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傳播學界要如何因應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另外是教育資源與經濟環境變遷,讓傳播學界永遠沒有足夠的預算購買新設備,或者改進軟體設備,使得教學環境無法跟上實際上的媒介環境。最後,即是影視產業傳統與變革之間的矛盾,這不單單是台灣的媒體產業如何走向未來的問題,也反應在台灣新媒體教育上,要如何培養台灣未來的媒體人材,就必須解決影視產業傳統與變革之間的矛盾,才能確立台灣新媒體教育的方向,讓台灣的媒介環境更加完善。
..
..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